探索幽雅酱香之旅——走进神秘茅台镇-九暹白酒代理招商加盟
2023-05-26 12:55:28
茅台镇位于仁怀市赤水河畔,群山环峙,形势险要,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。地处贵州高原西北部,大娄山脉西段北侧,北靠历史名城遵义,南临川南。古有“川盐走贵州,秦商聚茅台”的写照。
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茅台三渡赤水,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诗篇, 茅台镇集厚重的古盐文化、灿烂的长征文化和神秘的酒文化于一体,被誉为“中国第一酒镇”。

茅台镇位于东经106°22′,北纬27°51′;坐落在寒婆岭下,马鞍山斜坡上。依山近水,自得天地之灵秀,而被誉为“酱香酒头等舱”的九暹酒,便在此处酝酿而生。
气温气候
茅台镇冬暖、夏热、少雨,年均17.4℃,夏季最高温度达40℃,炎热季节达半年之久。冬季无霜期长,温差小,年均无霜期多达311天。而年降雨量仅800-900毫米。日照时间属贵州省内高值区,年可达1400小时。

炎热、少风、高温,使微生物群在此因而易于生长而不易被刮去,大量参与九暹酒的酿造过程。特殊小气候十分有利于酿造九暹酒微生物的气息和繁殖,从而也赋予了九暹酒独特的幽雅风味与不凡品质。
地质地貌
据地质调查资料表明,茅台地区的地质整体上属浸蚀构造类型,其地层由寒武系、侏罗系、二叠系、第四系等组成。岩层主要为沙岩和页岩,沿赤水河呈环带状。
茅台镇的地层由沉积岩组成,为紫红色砾岩、细砂岩夹红色含砾土岩。茅台镇地址地貌构造,主要是侏罗白垩系紫色砾页岩、砾岩、形成时间已超过7000万年。受海拔高度和岩石风化后成土母质的影响,茅台地区紫红色土广泛发育,当地因红土壤而被称为"红谷"。

这种土壤一般厚度50厘米左右,酸碱适度。土壤中砾石和沙质土体含量高,渗水性很好,地下水、地表水通过红壤层时,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被溶解,经过层层渗透过滤,形成清冽泉水。水作为酱酒的原料之一,对酒品质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,所谓水为酒之血,就是这个道理。
赤水河
赤水河是中国版图上最为香醇的一条河流。它源于云南省镇雄县,流经云、贵、川三省的金沙、仁怀、赤水等6个县市,最后在四川合江县注入长江,全长500多公里。
赤水河"集灵泉于一身,汇秀水而东下",富含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,特别是仁怀市境内茅台河谷一段,更是酿造九暹酒最珍贵的自然资源。

河水流经云贵高原,在云贵高原流域森林覆盖率高,原始植被几乎未被破坏,空气清新宜人,地质土壤矿物质丰富,因此,赤水河在茅台镇流域一段河水含矿物质非常丰富,且未被污染,赤水河黄金水质参数PH7.2-7.8,钙镁离子含量符合饮用卫生标准。

水微甜,少沉淀,沿途没有污染源,其酸碱度非常适合微生物的滋长,最宜于酱酒酿造。
微生物
茅台镇地处赤水河谷地带,地址低凹,赤水河周围的大娄山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,但在茅台河谷一带,却只有400多米。呈三山环抱之势,远远看去,仿佛一个巨大的天然"酒甑"。

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,为九暹酒的酿制造就了一个气温较高、风微雨少、微生物易生殖而不易失散的外部"世界",加上酿酒活动在茅台镇数千年传承不息,使得空气中的微生物群得到了长期、稳定的繁衍、生长,这些生生不息、非常忠诚的微生物精灵,大量参与到九暹酒的酿造过程中。

在九暹酒独有的开放式发酵过程中,本地环境中特殊的微生物种群被充分网罗到曲醅和酒醅中,对九暹酒神奇的品质孕育起到了极为独特的作用。九暹酒的主体香-幽雅香的形成,正与这自然生态圈中特殊的微生物群落息息相关。
红缨子糯高粱
茅台镇周围河谷地区出产的优质红缨子糯高粱,每一粒都是自然的精粹,是酿造优质幽雅酱香九暹酒的最佳原料。

奇妙的是,如果当作粮食,茅台河谷本地产高粱绝对不是最好的选择:颗粒小、皮厚、扁圆、结实、干燥,口感不佳,但这些特点却是酿制九暹酒最好的选择——耐煮蒸和翻造,其淀粉、单宁等比例合理,支链淀粉含量达90%以上,利发酵;1.6%-2.5%,利生香,而且富含有益人体健康的偏硅酸、锶等30多种微量元素,正是这些绝佳的天然因素,为九暹酒的风味醇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俗话说“一方水土,一方名酒”。正是这种独特的地貌、气候、特有水质和原料等得天独厚的条件,共同构建了酱香酒独一无二的酿造环境,加之酿酒人一代又一代传承的酿酒智慧和工艺,成就了茅台镇酱香酒的品质,也成就了独树一帜的幽雅酱香九暹酒。